溶剂精制
溶剂精制是用溶剂提取油中的某些非理想组分,来改变油品的性质,经过溶剂精制后的润滑油料,其粘温特性、抗氧化性等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工业上采用的溶剂有酸碱、酚、糠醛和甲酚等。
溶剂精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对油中非理想组分的溶解度很大,对理想组分的溶解度很小的特性,把溶剂加入润滑油料中,其中非理想组分迅速溶解在溶剂中,将溶有非理想组分的溶液分出,其余的就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通常把前者叫做提取油或抽出油,后者叫做提余油或精制油,溶剂精制的作用相当于从润滑于中抽出其中非理想组分,所以这一过程也叫溶剂抽提或溶剂萃取。
溶解能力
溶解能力通常用苯胺点来表示。不同级别的油对复合添加剂的溶解极限苯胺点是不同的,低灰分油的极限值比过碱性油要大,单级油的极限值比多级油要大。
热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热影响,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热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氧和热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润滑性能
润滑脂中的基础油及皂类增稠剂,均具有润滑性能,但无机非皂类增稠剂则没有润滑性能,基础油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粘度及粘度指数。
润滑脂强度极限
润滑脂的强度极限是指引起试样开始流动的剪切应力,也称作极限切应力或强度极限应力,简称为强度极限。润滑脂的强度极限用字母 τ 表示,单位为 Pa 。
测定润滑脂极限强度的标准方法是 SH/T 0323-92 ,方法大意是在试验温度下测定润滑脂在塑性螺纹管内发生位移时的最大压力,并换成强度极限值。
润滑脂的强度极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稠化剂的种类及其在润滑脂之中的用量,含皂量增多,则强度极限也增大。
润滑脂强度极限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脂的强度极限越小;温度下降,则脂的强度极限增大。根据高温时的强度期限可大致说明润滑脂的适用温度上限。在润滑脂实际使用中,润滑脂强度极限的适用范围约在 100-300Pa 之间。
一般来说,润滑脂的流动性常常是以高温下的强度极限值来预计其易于流动,而以低温下的相似粘度值来预计其是否能正常流动。
润滑脂机械安定性
机械安定性又称剪切安定性,它表示润滑脂在机械工作条件下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
润滑脂在机械工作中,要受到剪切作用。受长期剪切后,皂纤维会脱开(分离)或取向而产生流动,造成润滑脂的稠度下降。理想的润滑脂,受剪切后的稠度变化应该小,从而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
机械安定性是润滑脂的重要使用性能,在铰链、平面支承和滑动轴承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些部位的润滑脂几乎全部参加工作,若用机械安定性不好的润滑脂,其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时会从这些摩擦部位中流失,导致润滑件的磨损。
评定润滑脂机械安定性的好坏,是测定受剪切后的润滑脂的锥入度,并以剪切后锥入度之差来表示。差值越大,机械安定性就越差。
按剪切方式不同,分延长工作锥入度法 GB/T 269-85 和滚筒安定性法 SH/T 0122-92 。延长工作锥入度测定法是将润滑脂试样填入工作器中并安装在剪切试验机上,在室温条件下,以每分钟 60 次往复工作 1 万次、 10 万次或更多,然后将试样在 25 ℃ 静置一段时间再往复工作 60 次后测定其锥入度,并计算和 60 次工作锥入度的差值。国外相应的方法主要有 ASTM D217 、 DIN 51804 和 JIS K2220 5.11 等。国际上润滑脂产品标准中的机械安定性都采用延长工作锥入度,滚动安定性一般用于产品研究工作中。
润滑油产品调合
调合是润滑油制备过程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按照油品的配方,将润滑油基础油组分和添加剂按比例、顺序加入调合容器,用机械搅拌(或压缩空气搅拌)、泵抽送循环、管道静态混合等方法调合均匀,然后按照产品标准采样分析合格后即为正式产品。
通常,经炼油厂精制后得到的只有常三线、减二线、减三线、减四线和光亮油(即减压残油经脱沥青、精制后所得的高粘度油料)等几种不同粘度的基础油料。许多牌号的润滑产品常常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粘度的基础油组分按一定比例(该比例常称为调合比)混合调制成的,基础组分油的调合是润滑油产品调制的基础。
( 1 )混合油粘度和调合比的计算:
不同粘度的油料混合后,其粘度不是加成关系,而应由下式计算
lglgV=N 1 lglgV 1 +N 2 lglgV 2
式中 V,V 1 和 V 2 ?? 分别为混合油、 1 组分和 2 组分的运动粘度,( mm 2 /s);
N 1 ,N 2 ??1 、 2 组分油的混合比例, % (计算时为小数, N1=1-N2 )。
( 2 )混合油性质的变化:
两种以上的组分油调合成所需粘度的油品时,不但粘度不成算术平均值,其它的一些性质指标也没有算术平均性,而一般是偏向于性质较低组分油的性质的情况较多。例如:
1. 不同闪点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闪点,一般是偏向低闪点组分油的闪点,即呈闪点下降现象。
2. 不同凝点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凝点,一般偏于高凝点组分油的凝点,即凝点上升现象。
3. 不同粘度指数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的粘度指数一般都偏向高粘度指数分组油的粘度指数。在一定范围内还表现出一定的可加性,即为粘度指数上升现象。
4. 不同油性的组分油混合成的油品,其油性大体上呈算术平均值的直线关系。
5. 混合油的其它一些指标如酸值、灰分、杂质、残炭等为可加性指标。
润滑油粘度和质量分类
ISO 工业润滑油粘度分类
粘度等级
粘度中间值
( 40 ℃ , mm 2 /s)
运动粘度范围 ( 40 ℃ , mm 2 /s)
最小值
最大值
ISO VG 2
2.2
1.98
2.42
ISO VG 3
3.2
2.88
3.52
ISO VG 5
4.6
4.14
5.06
ISO VG 7
6.8
6.12
7.48
ISO VG 10
10
9.00
11.0
ISO VG 15
15
13.5
16.5
ISO VG 22
22
19.8
24.2
ISO VG 32
32
28.8
35.2
ISO VG 46
46
41.4
50.6
ISO VG 68
68
61.2
74.8
ISO VG 100
100
90.0
110
ISO VG 150
150
135
165
ISO VG 220
220
198
242
ISO VG 320
320
288
352
ISO VG 460
460
414
506
ISO VG 680
680
612
748
ISO VG 1000
1000
900
1100
ISO VG 1500
1500
1350
1650
润滑剂相溶性
两种或几种润滑剂按任意比例混合而在使用和贮存中不产生有害效应的能力